弄清楚教導 (teaching) 和輔導 (coaching) 的差別,讓你邁向高效能主管之路!

20170503-2.jpg20170503-3.jpg

某次,在公司內聽到二個主管的對話,而且有點爭執不下……

林經理:「對於員工的職責和工作,就該給清楚的指示、明確告訴他:該做甚麼?怎麼做?遇到他做不好或不會的地方,就要直接給他方法或答案,這是我們當主管的責任!當主管本來在專業和經歷上就比部屬多,這樣的方式直接又有效!

陳經理:「應該用引導的方式,引導員工自己去思考問題出在那裏?引導員工思考並提出解決方案?這樣員工才會成長,也才有ownership。當主管的不能凡事都直接給答案,否則以後部屬就不動腦筋,一旦做不好就把責任推給主管,,都怪主管。

這時,張副總經理拋出一句饒富哲理、卻又深不可測的話:「你們兩個的說法都對、但也都錯!」這下,不僅二個主管傻眼,大家也更模糊了,果然是官大學問大?!

聽起來,林經理和陳經理的說法都有道理,也沒太大問題,那他們在爭執甚麼?張副總說的,又是甚麼意思呢?

其實,林經理和陳經理的討論,是沒有交集的!根本陷入一種各說各話的情況,講白話是鬼打牆!問題出在那裏?

許多主管常深陷其苦,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成為一個高效能的主管?不僅能讓部屬達成績效、解決問題,還能讓他獲得有效成長?

〝你的優先次序是甚麼?先完成績效、解決問題,還是先培育部屬?
  掌握對的情境,你才能運用對的方式。〞

 

在二位主管心中,其出發點並不同:

林經理的出發點:指導部屬,優先解決問題,專注達成績效。

陳經理的出發點:引導、啟發部屬去思考問題,能主動解決問題。不僅績效要能達成,還同時訓練部屬,讓他可以學習成長。

要成為高效能主管,有二件事情要想清楚:

- 你是如何當主管的?

- 你面對的情境是甚麼?

 

你是如何當主管的?看著前人背影學習、還是系統性學習?

很多人在當上主管之後,往往從前任主管身上學習,看著他的背影成長。以前怎麼被帶領、被要求,就沿用這套方法去帶領自己的部屬,因為自己就是這樣成功上來的。

但我們忽略了,以前的管理模式不見得能持續、延伸應用!畢竟環境不同、工作方式改變了、人也不同了,更何況以前的管理模式,也不見得是對的或好的!

管理方式最怕一成不變,沒有因為情境而調整或拿捏。更可怕的是,許多人會晉升為主管,只是因為績效好、專業或技術能力強、年資夠。但根本沒有當主管的潛力或意願,而公司也沒有一套有效的方式來引導他、培育他,當然只能看著前人來學習,或自行摸索與體會,導致學習變慢、甚至變糟。

 

弄清楚你面對的情境是甚麼?管理方式,不要一招用到底!

管理沒有那麼單一,但也不要想的太複雜。管理沒辦法像工程、技術或coding,有那麼清晰方法或脈絡可遵循,畢竟你面對的是人、是工作、還有時間的多元組合!

甚麼是情境?就是你的拿捏與判斷,但拿捏甚麼呢?就是對任務特性、部屬成熟度、及時效性的綜合評斷與考量:

  20170503-1.PNG

 

何時要用教導 (teaching)?何時該用輔導 (coaching)?

 

指導(teaching)

教導(coaching)

定義

給答案

引導、探索可能性

假設部屬

不知、不會、沒能力

有能力、潛力未發揮

使用方法

說明、講解、示範

提問、傾聽、回應

指導/教導之基礎

自己過往經驗

部屬自己體會、尋找答案

指導/教導者基本態度

心有定見,主觀判定

開放、不預設立場

使用時機

緊急,重要

重要,不緊急

目的

解決問題

改變與學習,解決問題

 

更重要是,你必須知道:在不同方式下,對部屬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:

指導:若是過多的指導,對他反而是一種干擾。久而久之,他會喪失判斷力、不再思考、更不願承擔責任,只是一昧等待答案/指示,只關注主管的指示。

教導:當他經歷自我察覺與省思過程,經由思考、選擇後做出決定,他才會真心接受這個決策/決定,並願意為之負責(承擔責任),也才會真正投入行動,個人的績效/能力也才得以提升。

管理方式的難,在於對狀況的掌握與判斷,一但掌握清楚了,你就容易出招。至於張副總經理所說:「都對、也都錯!」,倒不是要賣弄學問,他只是沒有把話講清楚罷了!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指導 教導
    全站熱搜

    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