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「人工智慧(AI)出現,我的工作/職業會被取代嗎?」、「公司推廣工業4.0/智慧製造,現場工作人員會消失不見。」、「Uber出現並進入市場後,馬上有一群小黃司機要失業了。」、「10年內,有50%的工作將逐漸被取代,特別是交易員、秘書、助理、仲介等影響最大…」,對於未來的工作及職業發展,你是否也充滿憂慮與擔心,怎麼辦?

AI.jpg

人工智慧(AI)、無人/關燈工廠、Fintech、機器人/自動化、無人駕駛車、共享經濟(Uber、共享單車等等)、大數據、雲端、平台模式、新零售、新通路……..,一個個不斷冒出的新科技、新產業、新模式,讓人眼花撩亂,應接不暇。它們的出現與崛起,一方面帶給我們生活、工作上的便利與方便,另一方面也對既有產業及工作者,帶來莫大衝擊與挑戰。

在李開復的新作「人工智慧來了」中提及:「50%的現在工作,未來將逐漸消失。」

在Fintech的浪潮加上人工智慧的發展下,銀行行員、理財專員、甚至交易員的工作,汲汲可危。

鴻海推行無人/關燈工廠,以機器人執行生產作業,不再需要用人海戰術,進行簡單的組裝工作。

亞馬遜(amazon)、阿里巴巴推行無人商店,以臉部辨識、行動支付、大數據等科技進行運作及管理,商店內不再需要門市人員。

海爾(Haier)進行組織運作模式大變革,從金字塔組織轉為「小前端+大平台」的運作模式,許多管理層級/職位都被取消了(去中心化)。

這些不是未來景象,而是現在正如火如荼的推展、進行中的事情。我們先撇開對產業、個別企業的衝擊與影響。聚焦於一個在備受衝擊與影響產業中的工作者,這些變化對你有甚麼影響?而你又該怎麼辦?  

從近代工業及產業發展歷程看來,不論工業革命、電力革命、資訊革命、互聯網革命、到智能革命,每次大轉變,必然有一些特定族群深受影響。但另一方面,變革浪潮下卻又能解放人類的生產力,並創造出一批新的工作族群,而在競爭及變革趨勢下,企業的生產力、效率、效能,又可以得到一次的大提升,甚至整個經濟社會能得到一股提升的動力,也更進步。

處在變革浪潮下的我們,該怎麼應對呢?  忽視?抗拒?面對?  聰明的你必定知道,不管你用甚麼態度或採取甚麼行動,世界、產業的改變不會因此變慢或停止。

面對變革浪潮,各行各業(沒有產業/行業可以置身度外)的每一個工作者(專業人員或經理人),與其擔心你的工作/職位會不會被取代?倒不如好好想想:如何提升你的價值?並帶有危機感的立即行動。

擁抱變革,提升你的價值,需做到「深、廣、高」這三件事情,並「快速」行動:

深:不要停止學習與進步

許多人進入職場後就停止主動學習、也不再閱讀、甚至思考,只是運用過往的知識與經驗,解決眼前的問題。或者不斷強調「想當年..」,「我們當年是怎樣.,不像現在的你們..」。

當一個人只是持續耗用過往的經驗,以作為工作或管理的準則/依據時,其實他已經不再進步了。如果你運用的都是以前的專業和經驗,對你個人、對企業而言,都會是一場災難。

科技、技術、世界快速且不斷的轉變,新知識也不斷的出現,唯有能夠在專業領域內擁抱新知、持續學習、持續閱讀、持續思考與反思的人,才能不斷進步。

廣:跨領域學習、向異業取經

有些人只侷限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,不懂也不願意了解不同專業領域的內涵;有的經營團隊只關注/關心公司所屬的產業變化及趨勢,不願多去了解別的行業有那些創意與創新,或他們是如何克服經營的困難。

向他人學習或取經,能讓我們打破自己的本位或侷限性思考,畢竟在產業界線愈來愈模糊的當下,我們愈來愈難偏安在一個領域而不受衝擊。雖然你我很難成為跨領域/多領域的專家,但當我們永遠只看自己眼下的那一小塊土地或頭上一小片天空,世界只會愈來愈小。

請摒除:「我們做行銷、搞財務的……就只懂行銷、財務」、「我們這個行業/產業,幾十年來都是這樣做事情的.」的思維和態度,跨領域學習或向異業取經,才能碰撞出火花。

高:提升看事情的視野與高度

常遇到,有些產品開發人員只關心自己負責的工段,其它的一概不管,不管產品是否準時上市、不管整體規格/功能是否符合客戶需要。或有些主管,只關心自己部門的事情是否完成、績效是否達標,而不太關心公司整體的績效和目標。

也許你是一個專業工作者、或是中基層主管,但你關心事情的層次、看問題的角度,不能只從自己的視角出發,永遠不去關心更大、更整體的部分。看事情、面對問題時,試著拉高1、2個層級,從你的上一階、從部門、從公司整體來看,相同的狀況,有時候你的答案可能會截然不同。

在科技或產業的進步下,你會不會被取代?端視你的價值在那裏。
但,也沒有誰是不可被取代的。

arrow
arrow

    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