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分享管理台積電的經驗時,提出留住人才的三個策略。

第一,要提供員工優厚報酬,與員工分享獲利。

第二,要讓每個員工都能喜歡自己的工作,並能在工作與生活之間拿捏平衡。

第三,要給員工公司的前景與發展性,才能凝聚員工向心力。

但這些話背後的深層管理意涵是甚麼?要如何做到?

26.jpg

解讀張忠謀董事長的談話,有些經營者、主管、員工其實是誤解或只看到表面,沒有將他話語中深層的管理意義想透徹、解析清楚。解讀錯誤或只看到表面字義,卻貿然運用,其結果可想而知。

「提供員工優厚的報酬,與員工分享獲利」

許多經營者看了這句話,心中既驚又怕:「這不就代表公司的薪資要提高,而公司獲利已經很低了,再提高薪資那還得了」;「我們是傳統產業,不像科技/電子業付的起高薪資,這不適合我們。」

主管、員工抓住這句話,則大表認同:「都是因為低薪,我們公司才沒有競爭力」;「公司薪資沒競爭性,我們才找不到人才」;「公司不和員工分享成果,員工那來向心力和忠誠」

從企業經營的深層及各構面來探討,要能「提供員工優厚的報酬與員工分享獲利」前,我們該想清楚,該做的是:

  1. 公司的商業模式是否是對的?是否有與時俱進?是否有可持續獲利的商業模式與靈活策略 ?經營企業的第一堂課,是要如何創造客戶需要的價值,要如何持續獲利!講白話,是公司要有核心能力與技術(產品或服務),同時不斷的領先市場與競爭者,持續帶給客戶價值。公司才能生存,且有存的價值與意義,若沒有這一項,其他都是說說而已。
  2. 公司的組織運作模式,是一個有效率的運作方式嗎?是否因為過度官僚與內部政治,消耗了許多的創新與活力?是否因部門間嚴重本位主義、無效溝通,或過多無效益層級與職位,造成運作的無效能/無效率,甚至內耗。
  3. 公司的績效管理模式,能將公司的策略方案/計畫、管理改善計畫、及日常工作推展所對應的工作計畫及績效指標,有效區分並連結到正確職位上嗎?有嚴謹的績效檢討、追蹤及輔導機制,讓公司、部門及個人績效,可被追蹤、改善並提升嗎?我們的主管有適切的績效管理技能 能力)嗎?

績效管理模式必須和公司策略方向/專案、組織運作進行緊密對接,並形成一股驅動力,才能讓團隊不僅為今天而努力,更為未來(中長期)發展投入。

  1. 公司的人才管理模式,是否對於經營所需的優秀及關鍵專業人才,有清楚定義?今天經營成功所需人才,和未來經營成功人才是明顯不同,我們能有效區別?我們有適切的機制/平台,讓各專業人才可以計畫性的進行安置、培育、發展、升遷、輪調等成長機會,以人才力驅動策略的實現,甚至企業轉型?

公司最大資產不能空泛講:「人才」,而是能「驅動自我成長、驅動企業成長與突破的高度專業且關鍵人才」。

  1. 公司的財務激勵制度,是否具有競爭性及激勵效果?所謂提供優厚薪酬,應該是:「提供符合競爭性的薪資水平,既能符合外部競爭性,同時也達到內部均衡性」,讓員工隨能力提升,隨職位晉升,因對公司的價值/貢獻提升了,而提高報酬。 

優厚薪酬及員工紅利,絕非是全體員工雨露均霑,或無明顯差異,那就變成大鍋飯。企業運作需要靠全體員工努力,但企業成敗往往取決於經營團隊及關鍵專業人才(研發/開發、工程、行銷、科技等等),如何有效衡量經營團隊、關鍵專業人才、及一般員工績效,且因其不同績效/貢獻,而有明顯的薪資與財務激勵差別,並做到公司發展與個人利益息息相關,才是關鍵。

經營團隊必須塑造並維護一個高績效、高報酬環境,激勵機制是結果,並非主因或目的。

「要讓每個員工都能喜歡自己的工作,並能在工作與生活之間拿捏平衡」

我們要建立〝幸福企業“,提供良好的工作場所與環境,設計吸引人的福利措施(員工餐廳、健檢….),讓員工自主決定工作內容,甚至彈性休假」………。我想,張董事長的意思不是這些。

甚麼是員工能喜歡自己的工作?更具體說是要「喜歡這個工作環境」,包括:

  1. 驅動企業前進、被認同的企業文化與價值觀:公司的經營理念、價值觀是否清晰,有標準、且能被認同?而且和員工的任用、升遷、發展、訓練、激勵等,緊密連結、息息相關。不會只是一些好聽的口號、標語,說說而已。

能驅動企業策略實現並前進的企業文化與價值觀,才是企業持續領先的利器,也是吸引並留住關鍵人才的基礎。

  1. 員工學習、成長的職涯與機會:年輕世代員工更重視專業及管理的成長與發展機會,希望自己的未來能和公司的發展結合(前提是,這是一個有前途,值得待下去的環境)。他們更在意:我的下一個發展機會在那裡?我要如何努力、進步?不僅是縱向發展,更需要有橫向輪調、歷練機會。這些,公司具備嗎?
  2. 完全承擔責任的主管:主管的角色不再只是單純指派任務,看結果是否符合預期。而是必須對部屬在工作上的表現,提供及時的反饋與協助,過程中協助部屬完成任務、輔導部屬成長(專業及成熟度)。主管的價值,不僅是帶領團隊完成任務,更重要是「培育人才」。公司的主管們,在心態、認知及能力上具備嗎?

有好的環境(企業文化、發展機會)及承擔完全責任的主管,員工才可能喜歡自己的工作,才可能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均衡。我們該努力的是:如何打造並維護這樣的環境

「要給員工公司的前景與發展性,才能凝聚員工向心力」

我們要訂下公司的願景及使命,同時不斷的和員工耳提面命、持續的溝通,這樣員工才會相信,並願意全心投入工作」。這樣的說法,只解釋了一小部分。

寫出漂亮的願景與使命並不難,難的是:

  • 經營團隊用甚麼策略或方法能達到?
  • 在重大轉折或挑戰時,經營團隊是否仍堅定不移、繼續往前進,形成經營決策依歸?
  • 公司的發展、決策、努力真的都往這方向前進?

或者,又只是一句句漂亮、動人的宣言,缺乏生命力。

關鍵,還是回到經營團隊及主管們的身上(責任),你的決策準則、管理行為、對員工及利益相關人的溝通,是否是一致並可信?員工凝聚力,是從經營團隊及主管們的所思、所言、所行中,一點一滴的累積、建立的。

張董事長的確是一流的經營者,他提出的「留住人才的三個策略」,其實是在告訴大家:
「高績效企業的經營之道」,從商業模式、經營策略、組織運作、績效管理、企業文化與價值觀、人才發展與管理、薪酬及財務激勵、到完全承擔責任的主管,彼此之間必須緊密扣在一起,形成一個系統架構。唯有這些環節都做到位,留才策略才能實現並達到應有成效。

arrow
arrow

    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