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個泥水匠工人故事,在網路及各種故事中一再被提,連結到公司管理、員工職涯發展上,能帶給我們許多意義與省思。

38.jpg

有個故事是這麼說的:

話說有一人經過一處正在大興土木的工地,他很好奇這裡要蓋什麼建築物。於是前去問幾位工人。

他問泥水匠A:「請問你在做甚麼?」,泥水匠A有氣無力的回說:「我在賺錢維生啊!」

他又走到泥水匠B前,問相同問題,泥水匠B雙眼炯炯有神,驕傲的回答:「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泥水匠!」

他又走到泥水匠C前,問相同問題,泥水匠C思索片刻後,堅定的回答:「我在建造一座教堂!」

這個故事(寓言)也許有些乏味,但卻是解釋經營管理很好的素材。有人解釋說這三個泥水匠的差別是視野、高度的不同;有人說這三個人對自己工作角色的認知不同(工人、工匠、及建築師);有人解釋這是專業發展路徑的不同階段(新手–好手–高手);這些解釋都有道理,而我試著從企業管理和員工個人觀點,來看這三位所代表的管理意義。

  1. 泥水匠A:代表第一線/基層員工或技術工人

這些職位/員工,我們永遠需要他,其座右銘可能是:「拿多少錢,做多少事」。在內部管理上,並不會帶來多少問題或困擾,他們在工作上需有明確的指示、相對嚴格的要求、及密集的訓練。

這些職位/員工的任用、薪資等等,相當程度受到市場供需、景氣波動、甚至科技/技術發展趨勢等外部因素的影響。管理上,經理人需要多了解他們的想法。當然,人各有志,不要一昧期望他們改變或提升。但如果是很年輕的員工,經理人不妨多問問他們:「人生中想要的是否就是這些?」,如過答案不是,有機會就可以計畫性的引導他持續學習與成長,讓他的專業知識、專業技能及能力可以有所提升並突破,漸往專業人員(泥水匠B)前進。

  1. 泥水匠B:代表專業人員/知識工作者

企業運作中的各種專業功能,例如業務、行銷、開發、設計、物流、品質管理、財務、會計、人力資源等等,或是各種專業服務者例如會計師、醫師等,也就是我們常稱的「專才」。

這類專業人才通常具有強烈的專業特質與精神,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、專業技能或訓練,有時他們會沉浸在所屬的專業領域中,對所屬領域中的一切東西有強烈興趣,但除此以外的東西卻毫不關心。專業傲慢和對其他領域莫不關心,是專才的通病。

專才或所謂專業化並沒有錯誤,也是企業甚至社會整體運作中必要的,因為有這些高度專業且訓練有素的專才,企業及社會才能有效運作,甚至才具有競爭力或競爭優勢。

其實泥水匠B和泥水匠C的專業能力、勝任能力並無多大不同,而是他們對於整體的態度與思維之差異:他們重視什麼?注意什麼?認為什麼重要?

我的建議是,專才必須、且應該融入整體並對整體做出貢獻,才有價值。而要有價值及整體貢獻,就必須改變對專業價值的看法,常自問:「我的專業領域對公司有何意義?」、「我該如何做,才能確保做出有價值的貢獻?」,也就是跳脫出自身觀點,從外部及顧客觀點來思考,否則很容易陷入專業驕傲與盲點:「只看到產品,而不是顧客」;「只看到染病的肝,而不是病人」;「只看到部門,而不是公司」。

例如,以行銷專業人員而言,要對公司整體成功做出貢獻,他該扮演甚麼角色?蒐集市場資料嗎?進行焦點訪談嗎?進行廣告宣傳嗎?這些都重要也該做,但絕對不是最重要,他最重要職責(貢獻)是:「確保公司知道顧客真正想要什麼………..」

如果你是專才,你需常常自問前述的問題,提醒自己:惟有跳脫出專業深井,你的專業對公司才有價值。

  1. 泥水匠C:代表經理人

經理人不一定只針對一般泛稱的主管,還包括高度專業貢獻者。就如前面所言,真正的差別在於他具有全方位思維,能從整體思維及貢獻來看所有問題。

要成為一位優秀或具有效能的經理人,重要的是在你的思考與行動模式中,必須謹守幾項原則:

  • 知識、能力不是目的,職位和權力也不是目的,是達成某個目標的工具與條件。
  • 不需向其他人(尤其是部屬)證明自己多聰明,只是希望讓其他人了解他們,以便發揮價值。
  • 必須讓部屬有整體觀念,使他們容易設想到整體。你可以定期問部屬:「你做出甚麼貢獻?」。
  • 更重視對公司整體的貢獻,而不是重視頭銜。

企業運作中,我們需要各種不同人才、每一類人才都很重要、也對組織都有其獨特價值,只是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的職責與角色,並對整體成功有一份獨特的貢獻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布萊恩的管理坊 的頭像
    布萊恩的管理坊

    布萊恩的管理坊

    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