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「美式作風」或外商的經理人,就是決策速度快、一切以績效/成果為導向、賞罰分明、給員工高度授權,而一旦績效不好,要你走人時一點也不留情面。這種風格不見得適合東方或台灣企業,尤其中小企業,畢竟我們更重視人情味、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更重和諧,不適合美式作風,要有我們的「台式管理」特色。但真是這樣劃分嗎?這二種有何不同?

21.jpg

認識一位優秀的專業經理人,一直都在外商企業歷練,他的專業及管理能力很強,是業界有名的人物。前陣子,聽聞他轉換跑道到本土企業當總經理。有一次機會和他見面,閒聊後,他談到現在管理上碰到一些狀態,感覺像震撼教育,也讓他很困惑。他舉例說:

  1. 有次討論完問題,他覺得主管們應該知道接下來要如何展開工作,以前他在外商工作時,他的部屬很快就將結論往下執行出來。但在這裡,怎麼大家一直等待他的決策?他想說大家那麼成熟、有經驗、不用再交代?怎知主管們卻久久沒有行動!
  2. 每月績效檢討時,主管們都好多藉口和理由,不是景氣不好,生意難做。不然就是競爭者突然降價、來不及反應。反正公司績效不好,通通都是外部因素,大家都努力了,不能過度苛求。主管還說,前任總經理總是鼓勵大家下個月再努力就好,不像他一直要追根究柢,一定找出解決方案。
  3. 有一次,他要處理某位不適任的主管,當然在這之前他已經做過績效輔導、也進行工作輪調,但證明是浪費時間。但,有主管跑來和他說:「這位主管是重臣、對公司曾經有很多貢獻,沒有功勞也有苦勞,砍了他就和公司所秉持“大家庭文化〞相違背,董事長是不會同意的,請務必慎思!」
  4. 他想將運作權限多授給前線主管,讓他們可以快速反應、決策,但主管們卻大都反對,認為基層主管只要好好做事就好,教太多、也用不到,給了權、他們也不見得做的好。
  5. 某次,他在會議室外聽到對話,有人說:「新來總經理受過美式教育、待過外商,都是美式作風那一套,尤其凡事講求績效,一點人情味都沒有,真是難相處」,另一人附和:「對阿,我們是台灣企業,根本不能用那套,搞甚麼績效清楚,根本是要把所有人都逼走喔!何況,我們薪水那麼低,那來高績效、高報酬,根本不懂我們台灣企業的文化和眉角!」

他有些沮喪和不解的問:

「為何我這些做法,叫做美式作風?我到底那裏做錯呢?」

其實,大家對美式作風、台式管理、甚至中國式管理,根本是誤解,甚至誤用了!
企業經營,要先符合「商業邏輯」,這是你經營企業、日常管理的準則,不管你是那一國人?那一產業/行業?否則,只有歐美企業才重視績效,而我們不用重視績效?企業若不重視、也沒有績效,要怎麼生存!?只有歐美企業才重視績效和報酬的相對應,而我們可以不重視?那你的企業要如何吸引和激勵好的人才呢!

我和他說,你所做的,是一個懂得商業邏輯的經理人,本該作的事情。只是你的主管們,將它扭曲為只有外商才會做的事情或作風。

1. 企業經營的天條:商業邏輯

很多時候,我們將屬於宗教、社會或家庭的邏輯,放到企業經營及管理過程中。
我曾遇過一位經營者,是虔誠的宗教信徒,他堅信且凡事講求慈悲,遇到公司經營績效不好,他認為大家都努力了,因此不忍苛責;面對不成長的員工,他也秉持慈悲,對員工施以循循善誘及教化。在他公司,從不處理績效不好、甚至不適任的員工。久了,公司經營績效很普通,隨景氣而波動,而公司員工也有增無減,相處是一片祥和。

無意批評宗教或社會,然,有些邏輯該放在宗教(如神愛世人、慈悲等)、或社會(如和諧、人情味等)、或家庭裡(如父母無私照顧,不求回報),因為那是講求「愛」的地方。但,企業要能生存,且能一直好好活下去,要符合以下思維與邏輯:

市場導向(滿足客戶需求、解決痛點)、獨特競爭力(相對於市場及競爭態勢)、持續且優良的績效(結果論、成敗論英雄)、資源最佳運用(投入與產出比)、持續的菁英人才與梯隊、讓優秀人才有發展的機會/舞台、好績效能得到相對激勵,源源不絕的創新動力。     ~~這些就是商業邏輯。

也就是我們的管理決策及管理行為,要以上述條件為準則,要符合這些要素。

仔細想想,不管是美國、中國、德國或日本;不管是傳統企業、或新創企業;不管是科技業、製造業或服務業。那一個持續成功且卓越的企業,不是符合這些要件呢?

企業是商業組織,必須符合商業邏輯。用白話講,經營者在制訂管理決策、建立運作機制、採取管理行為的過程中,沒有文化及國籍的差別,只有如何持續求勝。

2. 面對人際關係、和人相處,需有文化差別

美國人、日本人、台灣人……各國人種,在人和人之間相處,會因為文化及社會結構的不同,而差異。

例如,歐美社會高度重視隱私權,不會隨便探究別人的家庭、婚姻、及收入等。反觀在華人社會,卻似乎是家常便飯,剛碰面就要先問做什麼行業、是什麼職稱、結婚沒有….等等。

例如,歐美企業處理不適任員工或要資遣員工,在符合法令要件後,傾向當下走人,不須擔心過多情面問題,而大家也習以為常。反之,在華人企業更多講究一些情誼或面子,在處理這類議題時,傾向多些人情味。

只有這種時候,文化的差異才會出現,才有所謂「美式作風」或「台式管理」的差別。

商業邏輯是一種科學、一種技術,是讓企業經營成功的基礎。而人和人之間相處,更多是一種藝術,更重視文化的差異。經營者和主管們一定要將這個道理想清楚,下次當你又聽到或看到(尤其報章媒體的報導)標榜美式作風時,你就懂。

arrow
arrow

    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