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工作任務,你是用什麼樣的心態及思維來面對:有做就好?不僅做完且要做好?還是會先檢視/省思,這對企業而言,是對的事情嗎?這三種不同心態,對企業、個人會帶來截然不同的價值與影響,值得省思

41.jpg

在工作任務檢討或績效評核過程中,常有這樣的對話場景。

場景1:

經理人:上次交代/你要執行的某項工作,目前進展如何?

員工A:喔,我都有依指示/時間進度做了。

員工B:我這邊都依進度執行,但因為疫情關係/其他部門配合度不佳,整體進度是落後。

場景2:

經理人:針對上一季度的工作進展,你的自我評核如何?

員工:我上一季度拜訪了5個新客戶;完成了3個行銷報告;既定開發專案都有依計畫完成了;預計徵補3位新人,都已經到位了;績效很好………….

場景3:

經營者:對於行銷推廣/產品開發,一直都不順、也無重大突破,有何想法/做法?

經理人:現在只是景氣暫時不好,等到恢復了,行銷活動及效果自然就會顯現;因為技術人員流動高,才導致產品開發不順,等人補齊到位了,就能追上進度把產品推上市。

場景4:

經營者:經營環境變化這麼大,公司的運作效能/效率一直不佳,管理方式也顯得使不上力,覺得該做一些大轉變?

經理人:公司現在運作好好的,產品/服務也還有賺錢,的確有些工作/流程不順暢狀況,但問題也不大,公司可以加大力度進行一些管理培訓就可以……..。

實際工作場景中,員工、經理人對於自己該做、承諾要完成的任務、或習以為常的任務,深層中潛藏三種不同心態或階段,只是我們自己不自知。而這三種不同心態,不僅代表你如何看待自己的角色與工作,更是對企業貢獻、自我價值的不同程度體現。

  1. 有做工作/事情

這階段的心態常是:你(也許是主管或職務要求)要我甚麼事情,我就去做。重點是:「有做」喔。

說穿了是:拿錢辦事。所關注的是個人投入(也許是時間及心力)的多寡,而非產出。工作是否完成?有無更好的做法?有何成效/價值?則不在關注範圍內。就如場景1的員工所言:我該做的做了,其他不關我的事,或我也莫可奈何。

還有一類員工、經理人,就放大關注於:「我完成了甚麼事情」,至於這件事情到底代表甚麼意義?真正要達到的成效/成果是什麼?則可能從來沒有好好想過、也並不在意。例如:「我拜訪了5個新客戶」,但重點不是拜訪4個或5個新客戶,而是可以因此產生甚麼價值或達到什麼成效,比較重要吧!

當然,員工會有這樣的思維與行為,很大關係是源自於公司的績效管理模式,許多經營團隊/主管只是一昧要求或希望看到員工做了什麼?完成什麼?卻忽略了每件任務背後真正的成果與價值!

老實講,這類員工、經理人的比例還不少,只是很多人不自知而已。對樣的工作心態及投入度,對企業的貢獻/價值很低,也不利於個人的持續發展。

  1. 做好工作/事情

這階段/心態的員工、經理人在執行工作任務前或過程中,會思考工作任務的本質問題:

  •  這件工作任務,是該這個職位/層級負責嗎?有賦予必要的權力、提供必要的資訊?
  • 這件工作任務,有沒有更好的執行方式,以達到甚至超出預期的成效?
  • 這件工作任務,需其他單位協同,對客戶及公司才有完整價值,要如何調動或協調他們一起努力?

在工作場景中,我們常發現許多需要跨單位完成的事情,卻總是各做各的,各自的目標都達成,但整體目標卻沒有完成的情況;或者該負責/承擔此工作的職位/人員,沒有得到該有的管理資訊及決策權,甚至不是他該負責的工作,只因為他最熟悉或曾經做過,而到導致責與權的重大落差或錯置。

舉些例子:

  • 第一線技術人員,對於客戶的反應與抱怨,只能依SOP執行,超過此部分,必須層層上傳反映、等待決定,過長等待且無法及時解決問題,更讓客戶心生不滿。
  • 公司產品/服務需要軟體、硬體整合一起才算完成,才能提供給客戶。但卻分開執行,軟體功能完成了、但卻和硬體間產生衝突、或硬體沒完成,造成產品/服務上市延期,但各單位都覺得自己很努力,也達標,所以產品上市延期,和自己無關。 

這階段或心態的員工、經理人不少,也是企業最寶貴資產,更是企業能不斷進步、更有競爭力及動力的根源所在。但要做到,除了個人的認知與持續學習之外,更需要企業建立並維護一個責權相符、適切賦權、資訊相對透明、流程持續優化的組織環境。

  1. 做對工作/事情

面對環境的巨變,過往是對的事情與方式,包括公司的商業模式、經營策略、運作及管理模式等,都面臨極大挑戰,許多該做或正在推行的事情,在現今看來可能是不該繼續、或甚至是危險的事情。例如,面對彈性生產及高度客製化需求,卻仍一昧堅持標準化作業、或追求cost down的極致文化與工作行為。或者認為公司現在經營還有賺錢,不願進行策略轉型或重大突破,只願做些小改善或培訓。

再者,許多員工、經理人總不能忘懷於過去公司或個人職涯的成功方式,堅持「以前就是這樣做」,甚至許多早已不合時宜、沒有價值的工作卻緊抱不放,而不願有一絲絲的反思或改變。

許多企業的發展歷程,如Nokia手機、柯達(Kodak)軟片等等,一再的告訴我們,當科技發展、環境遽變,甚至疫情的衝擊,加速翻轉了許多產業發展的軌跡,或者以前認為不急的事情(如數位轉型),現在都變得不一樣了。切記,在錯誤的軌道或方向上,愈是努力前進或堅持不變,往往只是加速把自己推向失敗的深淵。

這階段或心態的員工、經理人,能不滿足於現狀或不被現況所侷限,願意勇敢的踏出不同的步伐、探索不同的路徑、方法及模式。這樣的員工、經理人並不多,更需要企業能塑造這樣的經營環境、企業文化與管理模式,鼓勵他們勇於嘗試與冒險。這樣的思維、企業文化及人才,對企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,也是未來企業、個人能持續勝出的關鍵。

 

不同的思維、心態,會產生不一樣的管理及工作行為,也會為企業、個人帶來不同的價值與競爭力,你想清楚了嗎?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布萊恩的管理坊 的頭像
    布萊恩的管理坊

    布萊恩的管理坊

    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