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接班、傳承是台灣許多企業現正面臨的重要挑戰與關卡,特別是企業第一代與第二代之間。許多企業在這道題目上卡關了,甚至引爆成為企業經營權、經營路線的紛爭、風暴。接班傳承尚未見成效,反倒為企業的有效治理、長期經營帶來負面衝擊。
許多道理大家都懂,但為何卡關、不順利的案例還是這麼多!?前陣子拜訪某一家族企業經營者與第二代,言談之間,明顯感受到兩代之間對於:第一代如何計畫性放手與授權、第二代何時與如何承接、彼此的角色轉換、未來的運作與管理模式、公司的策略方向等等,在看法與想法上並沒有交集。
聽完他們各自的想法,試著換個例子、場景和他們溝通。說完後,雙方似乎開始有些理解。
〝…新手駕駛要學會開車,大部分會選擇去駕訓班。如果你進到駕訓班學習開車時,發現是教練坐在駕駛座,而你卻是坐在副駕駛座!教練告訴你如何起步、轉彎、煞車、倒車入庫、路邊停車、上坡起步等,他每項都親自示範給你看、也不厭其煩的耳提面命,告訴你該注意的事項,及一大堆規則和口訣,聽得你有時似懂非懂、有時滿頭霧水,但卻一直沒機會親自掌握方向盤,你覺得你會開車嗎?敢開車上路嗎?
正常情況,教練會在坐在副駕駛座,從旁引導或教導你學會開車。例如倒車入庫時,方向盤要先打幾圈、看到地上白線的1/3位置時,方向盤要回正……你就照著做並持續練習。若你做的不到位時,教練會出手幫你,也許是方向盤多轉半圈或提醒你要煞車。這時,方向盤是你在操作,而教練會隨時干預、出手、或對你破口大罵,但多多練習你就能學會,重點是:你坐在駕駛座。
等到你順利拿到駕照,且實際上路後,真實道路和教練場是截然不同狀況。從封閉環境轉為開放環境,身邊有各種車輛與行人、各種突發狀況也會發生,你得隨時注意並即時應變。例如路邊停車位可能很窄,你不會只應用教練場學到的技巧或口訣來停車,你會、也必須找到自己的方法。這時,教練若在身旁持續干預或引導,你大概很難把車開好。
等到你上手也技術純熟後,慢慢地,教練的角色也要、更需轉換,他要相信駕駛(畢竟,已經不是新手駕駛了)的技術與判斷,轉身成為導航或智慧輔助系統,提供智慧指引與協助。…〞
接班傳承,也是相同道理。
接班人就是新手駕駛,交棒人就是教練。在這過程中幾個重點:
第一:座位要坐對。
第二:既然換了位置,彼此的思維、心態、行為,也要跟著轉化。
第三:這是一個持續互動的旅程,在一放一收中,建立默契與高度互信。
第四:秉持同理心並相互尊重,認知彼此所面對的經營環境與挑戰不同,所以經營模式、管理方法也會有所差異。
第一代經營時,就如駕駛上一代汽車:燃油機、以機械動作為主,因此駕駛個人的能力、判斷、經驗、甚至人格特質,更顯得重要(創業精神與個人特質╱魅力)。而第二代經營就如駕駛新一代汽車,可能是電動車,但更多是有科技化、智慧化輔助系統,它能分攤駕駛人的注意力與心力,並主動且即時提供協助,關鍵是科技輔助與機、電、軟體系統的高度整合(科技、制度與團隊運作)。
如果我們把接班、傳承比喻成駕駛上路,大概可分為幾個關卡:
關卡一:剛開始,是在教練的引導下執行每一項任務/動作,他偶爾會幫你轉方向盤或踩煞車,但你自己一定要努力練習,為了能開車上路做準備。
在企業界,這就代表我們對未來接班人或接班團隊,要有適切的發掘與培育計畫,必須妥善規劃他們的未來發展歷程,並溝通清楚在這些歷程中他該負責並完成什麼事項、學會什麼技能、提升那些管理與領導能力,並定期進行評估與反饋,或對培育計畫進行必要修正,確保他在正確的方向上前進。
關卡二:等到你(接班人)能上路了,日常的路線(企業的日常營運)、或要換條不同路線(營運方式或管理模式的優化),由你判斷並決定。你會開得愈來愈順,偶爾可能發生些小擦撞、或車身擦傷、或違反交通規則。但身為教練者,要能容忍並認知,這些是成長必要代價。千萬記得:不要在旁邊碎碎念,不斷下指導棋,甚至干預駕駛的行為與判斷。
在實務上,這時該明確化的是彼此在新職務上的角色定位、與運作授權,特別是當接班人成為實體運作者(總經理或執行長),而交棒者專任董事長,這點更為重要。那些重大決策事項是接班人可以決定或不能決定,一定要有共識並事先講清楚,否則容易讓接班人覺得綁手綁腳,或有責無權。這也能讓交棒者不致於有大權旁落的落寞感、或擔心產生無法管控的經營風險。而隨著接班人及團隊愈來愈成熟,運作決策權(授權)可再進一步放大。
通常,接班人會從管理或營運運作上切入並進行優化,可能是建立新管理制度、導入資訊或智慧化系統、甚至新團隊與專業人才的引進,這時最容易產生衝突的點,就是所謂的「新舊的衝突與融合」。
「以前就是這樣的運作或管理方式,也一直運作的好好的,為何要改變?」,是這階段最常聽到的說法與爭執點。我們提醒:彼此的理性溝通及「同理心與相互尊重」,相當關鍵。一方不要輕易或一昧否定企業過往所建立的基礎與運作方式;另一方也不要緊抓「管理無用論」或「東西沒壞,為何要修/換」的論點。對彼此而言,這都是一種學習。
而營運或管理方式的創新一定要有容錯空間,才能讓接班人、團隊有真正成長的機會。
關卡三:等到日常營運都上手後,如果是要探索陌生、不熟悉地方(特別是公司未來發展方向、策略轉型),這時你更多的倚賴會是導航系統,也就是交棒者的智慧與經驗。他能幫助你或提出建議,但還是要由你負責執行,而身為導航系統者,只在駕駛不走系統建議路線時,再趕快演算並提供新路線引導。
策略轉型、商業模式再造、或數位轉型,是接班團隊上手後急需面對的大挑戰,也是企業接班傳承最主要目的。畢竟環境變化這麼快速、生存競爭壓力如此巨大,如何讓企業附加價值再提升、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,才是根本議題。
通常這是兩代之間最大衝突所在,也就是所謂經營路線之爭,究竟要「守成」或「擴張」;要「專注本業」或「多角化經營」,然而何者為對?並沒有標準答案,端看產業發展、競爭狀態、企業資源等等因素而定,重點是過程中彼此能夠面對企業經營的現實、並理性且持續對話。
接班人及經營團隊的職責是必須共識並提出未來策略或轉型計畫,讓董事長/董事會能予以加值及反饋,以他/他們的專業、智慧、經驗協助經營團隊,將策略或轉型計畫更務實化,以提高成功機率,並定期追蹤執行、落實的成效。qyt
關卡必然會出現,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正視且面對。接班傳承,不僅是兩代兩人間的功課與議題,更應擴及到經營團隊,畢竟企業經營成敗責任不該再全繫於一人,必須回歸到組織化、團隊運作。
何時開始呢?只能說愈早啟動愈好,特別是在公司經營狀況良好時,這是一項長期的建設與布局工程,更需要交棒人及接班團隊的共同投入與努力。不需要大道理,只要想清楚幾個重點,特別是彼此角色與心態的調整,剩下的就是長期的實踐與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