培育員工/人才是主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,也是讓主管最費心、費力的任務。到底是該極盡呵護,像直升機父母般緊迫盯人、甚至自己動手幫員工做;還是像教授般,開立許多書單,員工自己學習,而你只提醒重點,讓員工自己體會;還是放牛吃草,員工自己摸索….甚麼是有效的方式呢?

30-1.jpg

A主管最近悶悶不樂,因為沉重的部門工作與壓力,造成人員流動情況嚴重。許多新人進來,培訓了6個月,就走掉。這種情況讓他頗感困擾。上周,總經理和他溝通,想了解他到底用何種方式培育人員,A主管說部門工作已經夠重了,他真沒心力也不認為需要花太多時間去教育新人,他就找了幾本書以及過往專案的素材,要新進員工好好研讀,看懂了應該就能上手工作了,其他該學的,以後就從做中學或碰到再教導囉。總經理問他為何用這種方式,他瞪大眼睛說:「我以前就是用這種方式摸索出來的!」

許多主管心中的煩,在於工作任務已經讓自己忙不過來了,還要花時間、心力去培育員工,更何況培育這件事情涉及許多不熟悉的領域。於是,有的主管根本就沒花心思在上頭,認為培訓是人資單位的工作;有的主管憑自己過去成長的軌跡/方式,直接複製在員工身上;有的主管則是毫無方法,想到什麼,就教導甚麼;因此形形色色的培育方式,層出不窮,到底該怎麼做呢?

在談如何培育員工之前,從前述A主管中,先來看看他是甚麼類型,用何種方式在培育員工。這麼多年的企業輔導經驗,我觀察到許多主管人員在培育部屬這件事情上,大致可分為幾種類型:

文章標籤

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NETFLIX,信奉的箴言之一:「問題發掘者,他們平凡的很!」。
大多數人會認為在公司裡,這是一個很重要角色:「我就是那個發現問題的人!」是,你發現了問題,很好,但你解決問題了嗎?(Powerful ~NETFLIX/前人資長)

29.jpg

在很多工作場合及日常互動中,常聽到主管們的許多說法,例如:

「各部門的職掌、分工很不清楚,我反應了很久,但公司遲遲都沒有解決?!」

文章標籤

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常聽人說:「我有20年的工作經驗」、「我已經做了30年,你才工作幾年,有比我懂嗎」,「老王年資深,閱歷豐富,一看就知道問題出在那裏」..「年資」,到底是甚麼意義?工作20年、30年代表甚麼意思?年資深,是代表能力強,或只是做得久?

28.jpg

剛出校園工作時,在一家大型集團企業擔任幕僚工作,負責協助各事業部進行專案規劃的提出、審查、或提供專業意見。那時,滿懷熱情但沒啥工作經驗,滿肚子/腦袋當然都是教科書的內容及方法,執行過程需和事業部相關主管溝通,例如提案的規劃邏輯、效益分析、投資報酬率….常常在溝通不順時,就會聽到幾句話:

我做的久,還是你做的久?!
我當上經理的時候,你還不曉得在那,還敢說我分析的不對?!

文章標籤

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四個觀點,跨越績效管理的障礙

談到「績效」,大家馬上想到就是KPI、BSC,就是績效考核、就是要交出成果,外加一付無力、無奈的表情。到底甚麼是績效?有績效管理制度能怎樣?
根據眾多研究與調查,相當高比例的CEO、人資主管對公司的績效管理制度,都不滿意。也期望、打算、或正在大幅改進此機制,包括微軟、奇異等知名企業都在改變績效管理機制,但在改變前,提出四個重要觀點,提供大家省思。

27.jpg

在實際企業輔導過程中,每次談到績效管理這個議題時,常聽到的反應、抱怨是:

文章標籤

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分享管理台積電的經驗時,提出留住人才的三個策略。

第一,要提供員工優厚報酬,與員工分享獲利。

第二,要讓每個員工都能喜歡自己的工作,並能在工作與生活之間拿捏平衡。

第三,要給員工公司的前景與發展性,才能凝聚員工向心力。

但這些話背後的深層管理意涵是甚麼?要如何做到?

文章標籤

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採用何種管理/領導方式,取決於部屬的成熟度及任務特性」。其實也在挑戰主管們:你有掌握部屬的工作任務特性嗎?你了解部屬嗎?(他的心態、成熟度、驅動他努力的因素等)?在完成任務與培育部屬間,你的拿捏(取捨)標準為何?    不同管理決定與管理行為,都在傳達你的管理理念與意圖,身為主管的你,不得不知。

25.jpg

在上篇文章中(在這個情境下,你要用那種方式解決問題 (上)),你面對明天早上兒子要交作文的場景,你有A、B、C、D、E不同選項。而不同的選項,也有不同的影響與結果。

在這場景中,其實:

—兒子,就是你的部屬

文章標籤

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管理學上有一理論:「情境領導理論」。大意說:「要採用何種管理/領導方式,取決於你部屬的成熟度」。講白話,也就是必須綜合考量許多狀況,包括:工作任務特性、時間緊迫性、部屬的能力與成熟度等,再決定你是該:放手讓他去做、你說他做、和你討論後再執行。嗯,還是有點生硬,我們改用生活中的場景來說吧。

24.jpg

場景:

晚上10點鐘,你離開辦公室,滿身疲憊的回到家裡,心想可以好好休息一下。這時,讀小學5年級的兒子,拿著未完成的作文來向你求救。

  • 你:怎麼了?
  • 兒子:今天作文題目是我的爸爸,要寫600字,明天交。我寫了一些,但湊不到600字!
  • 你:我看看你寫了甚麼?

作文寫著

文章標籤

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苦心構思、發起的策略,投入相當資源與心力,執行一段時間也有些成效,但持續來自同業的激烈競爭,夾雜許多看似不相關的異業也正崛起,也許你看到一些訊號、或者是瞧不起,但明顯感受到環境與態勢遽變,策略效果似乎正在遞減。這時,經營團隊是要選擇勇往直前、徹底執行?還是該停下腳步、甚至轉換方向呢?

23.jpg

A公司是通路零售商,以實體店面及良好銷售服務崛起,近幾年搭上新經濟風口並快速發展。經營團隊都是產業中的老手/高手,談起產業發展及競爭態勢,大家眼神充滿高度自信,而對主要競爭者的動態,也暸若指掌。

5年前,經營團隊制定了一項策略:規模化並持續發展實體通路。這一策略要動用、投入相當的資源及人力,包括併購同業,的確也開始有一些成績出現。經營團隊都相信方向是正確的,對於公司未來也相當樂觀。

2年前,內部會議上有主管回報,市場上出現了一個異業的新創廠商(電商),提供幾乎類似的服務,CP值更高,但目前看起來還不成氣候,這一訊息沒有得到太多關注,大家覺得那些現在和我們在市場上廝殺的競爭者才是重點。他們的一舉一動,我們馬上知道,團隊相信透過規模化,才能擴大競爭差距。

文章標籤

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章報導:「某知名企業主說,我們公司的人員流動率很低,我們都是一年才舉辦一次徵才活動,不像很多公司一直都在找人、面談。之前,公司有舉辦人才面談的培訓課程,但我發現一點用處也沒有,既不實用、也不符合我們的運作實況……..」。你的公司,通常在甚麼時候開始找人,缺人/有職缺的時候?隨時?還是一年一次?不同時機,代表甚麼管理意涵?

22.jpg

認識一位老闆,公司事業發展快、且人才梯隊總能源源不絕支應發展需要。有一次,他公開分享人才源源不絕的秘密。他說不論在何種外部會議或聚會,尤其是專業論壇,他都會多觀察、注意有那些不錯的人才,一旦有好人才,他就當晚、最遲隔天一定想辦法和對方通電話,最好能見面,趁機會多了解對方。若真是不錯人才,他就會想盡辦法,邀約對方到他企業,縱使目前沒有特定職缺機會。而若對方暫時還不想異動,他也絕對要建立人脈關係,將對方納入自己的人才庫,並定期聯繫,以待時機成熟。甚至搭飛機、住飯店時,也不放過任何尋覓人才的機會,他現在的公關主管,就是曾在飛機上服務過他的座艙長,被他挖角來的。

他自己總結:「我隨時關注優秀人才,也把握每次難得的機會!」

每次談到人才或人才力相關主題時,主管共同的痛是:「好人才很難找!」、「開出職缺後,常常找了好久,都沒有適合的人才」…….。再問,你/你們通常是何時啟動徵才作業?大部分回答:「有職缺的時候啊!」(心中想,怎麼問這種問題?)

文章標籤

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美式作風」或外商的經理人,就是決策速度快、一切以績效/成果為導向、賞罰分明、給員工高度授權,而一旦績效不好,要你走人時一點也不留情面。這種風格不見得適合東方或台灣企業,尤其中小企業,畢竟我們更重視人情味、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更重和諧,不適合美式作風,要有我們的「台式管理」特色。但真是這樣劃分嗎?這二種有何不同?

21.jpg

認識一位優秀的專業經理人,一直都在外商企業歷練,他的專業及管理能力很強,是業界有名的人物。前陣子,聽聞他轉換跑道到本土企業當總經理。有一次機會和他見面,閒聊後,他談到現在管理上碰到一些狀態,感覺像震撼教育,也讓他很困惑。他舉例說:

  1. 有次討論完問題,他覺得主管們應該知道接下來要如何展開工作,以前他在外商工作時,他的部屬很快就將結論往下執行出來。但在這裡,怎麼大家一直等待他的決策?他想說大家那麼成熟、有經驗、不用再交代?怎知主管們卻久久沒有行動!
  2. 每月績效檢討時,主管們都好多藉口和理由,不是景氣不好,生意難做。不然就是競爭者突然降價、來不及反應。反正公司績效不好,通通都是外部因素,大家都努力了,不能過度苛求。主管還說,前任總經理總是鼓勵大家下個月再努力就好,不像他一直要追根究柢,一定找出解決方案。
  3. 有一次,他要處理某位不適任的主管,當然在這之前他已經做過績效輔導、也進行工作輪調,但證明是浪費時間。但,有主管跑來和他說:「這位主管是重臣、對公司曾經有很多貢獻,沒有功勞也有苦勞,砍了他就和公司所秉持“大家庭文化〞相違背,董事長是不會同意的,請務必慎思!」
  4. 他想將運作權限多授給前線主管,讓他們可以快速反應、決策,但主管們卻大都反對,認為基層主管只要好好做事就好,教太多、也用不到,給了權、他們也不見得做的好。
  5. 某次,他在會議室外聽到對話,有人說:「新來總經理受過美式教育、待過外商,都是美式作風那一套,尤其凡事講求績效,一點人情味都沒有,真是難相處」,另一人附和:「對阿,我們是台灣企業,根本不能用那套,搞甚麼績效清楚,根本是要把所有人都逼走喔!何況,我們薪水那麼低,那來高績效、高報酬,根本不懂我們台灣企業的文化和眉角!」

他有些沮喪和不解的問:

「為何我這些做法,叫做美式作風?我到底那裏做錯呢?」

文章標籤

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