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到績效管理,我們通常聯想到的是績效目標設定、目標檢討或修正、績效考核與面談、以及因績效考核結果而來的獎金、升遷或明年個人發展計畫,然後年復一年。但大家對此滿意嗎?績效真的有提升嗎? 人才有因此而成長嗎?

43.png

幾項研究及調查顯示:

  • 大多數企業投注在績效管理的人力、時間、心力都相當龐大,但絕大部份企業的CEO卻都不滿意,期望或打算對績效管理機制進行徹底翻新。
  • 對員工敬業度的調查發現,83%的員工都希望從主管、同儕那裏得到績效回饋。不過在許多員工的經驗中,談到績效回饋就連想到績效考核,而印象絕大部份是負面的,包括被否定、質疑、挑戰、甚至刁難。
  • 長期對跨國及大型企業的追蹤研究,得到一個結果:企業若有良好的正向績效回饋文化,業績表現比缺乏績效回饋的企業高出兩倍;而無法給出真誠回饋的經理人,其團隊的投入程度會比同儕低25%。

這些年來,對於績效目標的設定及管理,不論是KPI、BSC、OKR等的推出與發展,讓經理人對此已經不會太陌生。對於績效考核與面談,已有很多的管理技巧可以學習與實踐,也是許多企業績效管理體系中的焦點。但對於所謂的績效回饋(Performance Feedback)則是較少著墨,甚至很多經理人對此也是相當陌生,而這其實是績效管理循環中的最大缺口!

〝傳統績效考核與面談,很難提升績效,甚至帶來反效果。

文章標籤

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原本表現優異的員工,在晉升為主管後,工作上卻是左支右絀,表現完全走樣!上司覺得自己看走眼、部屬叫苦連天、其他合作部門苦不堪言、可能連當事人自己都懷疑,是否勝任新職………..這升遷,到底那裏出問題?

42.jpg

據調查,七成以上的員工都不喜歡自己的直屬主管,理由又以專業度差、管理能力弱居多。但為什麼專業度差、管理能力弱的人,卻能往上晉升?原本這些人在升遷前,可能/應該都是績效良好、表現優異的員工,為何在升遷後卻變成一個不適任/無能的人,甚至變成一場災難呢?

1960年代,著名的管理大師勞倫斯‧彼得(Laurence J. Peter)發現:「在每個組織中,不論是政府機關、軍隊、學校或民營企業,有能力的人都會接連得到升遷機會,直到晉升到一個他無法勝任的職位。而能力不足的人,一開始就留在自己不適任的位置上,但組織又很少將這些能力不足的員工解雇,最後整個組織就會充滿不適任的人!」~這就是有名的『彼得原理』。

從『彼得原理』提出後,已經過了60多年,世界經濟變動、科技突破、產業進化與發展、甚至企業經營管理(知識與技能)都有長遠的進步與改變,但這一現象在許多組織中,特別是民營企業,卻依然存在且為數不少!這是『彼得原理』的魔咒?還是我們(企業及個人)根本沒有真正了解箇中道理?以致於組織中充斥許多沒能力、在職位上無法承擔職責的員工。這讓企業承擔缺乏動能、人員過多的苦果,而個人可能在職位上沒有發揮空間、或者窮於應付工作,以致於很努力卻沒成果或貢獻!

文章標籤

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面對工作任務,你是用什麼樣的心態及思維來面對:有做就好?不僅做完且要做好?還是會先檢視/省思,這對企業而言,是對的事情嗎?這三種不同心態,對企業、個人會帶來截然不同的價值與影響,值得省思

41.jpg

在工作任務檢討或績效評核過程中,常有這樣的對話場景。

場景1:

經理人:上次交代/你要執行的某項工作,目前進展如何?

文章標籤

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員工要離職,許多主管心想就是一些不堪壓力的人或叛徒,沒甚麼好說的、要走請便;或者,依公司規定讓人資去做離職面談,走走形式及流程;或者,人本來就是來來去去,沒甚麼大不了的,再找就有了……。其實,我們用甚麼態度、方法處理員工離職問題,也正反映了你及公司怎麼看待並發展人才!

40.jpg

面對部屬或主管要離開,許多經營者或主管的反應、處理態度大不同,而這正也反映出他們心中,一位即將離開的人員究竟是什麼樣貌,以及如何看待「離職」這件事情。

員工離職這件事情當然不需要大驚小怪,但也沒必要弄到不歡而散、在彼此心中留下怨恨或遺憾。然而,也不要輕忽這件事情,尤其當一位表現很棒的員工或關鍵人才/主管要離開公司,除了他個人的因素外,其實這在凸顯公司或主管的管理方式有問題,而員工用離職來傳達這訊息,只是許多經營者及主管選擇漠視、不以為意、或怪罪員工,然後繼續在找人、用人、走人的循環中,一直付出管理代價。

常聽到經營者及主管面對好員工、主管的離開,有這些說法、想法、甚至舉動:

文章標籤

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工作上遇到挑戰、阻礙,導致不順利,或績效目標無法達成時,有些人常常習慣(故意或不自知)的找出或反應各種問題、解釋各類原因,然後期望問題能自動解決、不關我的事、或由主管/上司來解決。還是,你會想盡各種方法,以克服困難,並交出成果?  

39.gif

常在公司整體的績效檢討會議、或平常主管與員工間的溝通,聽到這些說法:

「這件合作案,我已經投入很多心力也盡心盡力了,但對方很難搞定,有些要求很不合理,  無法成局,我也沒辦法!」

「這件工作任務我努力了,真的沒辦法如期完成,看看經理這邊有何指示!」

文章標籤

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三個泥水匠工人故事,在網路及各種故事中一再被提,連結到公司管理、員工職涯發展上,能帶給我們許多意義與省思。

38.jpg

有個故事是這麼說的:

話說有一人經過一處正在大興土木的工地,他很好奇這裡要蓋什麼建築物。於是前去問幾位工人。

他問泥水匠A:「請問你在做甚麼?」,泥水匠A有氣無力的回說:「我在賺錢維生啊!」

文章標籤

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一場百年罕見的瘟疫,重創許多產業、企業的經營及生存,淹沒許多職業與工作,但也促發許多企業改變經營運作模式、員工工作地點及管理方式。這場企業經營危機、挑戰及機遇,提供我們重新省思企業經營本質、營運模式、管理方式的機會,善用這場試煉、期待更強大!

37 .jpg

企業運作環境的不穩定、不可預期、不可控,已經是一種常態,也再次驗證所有變化與挑戰總是在我們不經意、或不曾想像過的地方冒出來。許多我們過去習以為常的觀念、想法、商業模式、及管理模式等等都面臨嚴苛挑戰,我們必須重新思考,甚至必須重新出發。對絕大部分產業及企業而言,絕非一昧放棄既有模式、或全部打掉重練,而是要重新思考企業營運及管理的本質,並從現在開始打造迎戰未來的能力。

  1. 經營責任:不僅獲利更要永續(公司永續、環境永續)

彼得‧杜拉克:「企業存在目的,是為客戶創造價值,並獲取該有利潤」。因此在遵守法令及符合社會道德與規範下,持續賺取應有利潤並持續領先(長期持續成功的關鍵),這是企業經營的第一要務,但不是唯一法則。

過往,許多企業優先追求股東價值/利潤最大化,但對於包括環境保護、勞權議題、人類健康、社區關係維護、相關利益關係人(客戶、員工、股東、供應商等)均衡、到社會回饋等議題,一直缺乏關注,甚至是犧牲了周遭環境或員工健康及生活,卻未付出應有成本(代價)。

文章標籤

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沒有功勞,也有苦勞,不然也做的很疲勞!」,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。潛台詞是:“我工作的這麼辛苦、常常加班、也在公司待這麼久了,所以公司給我加薪、發獎金、升遷等等是理所當然!”,這應該是很多主管、員工的心聲,聽起來好像合理。但,對嗎?

36.jpg

第一次參加某公司年底的績效評核會議時,請主管們針對部門內績效表現最好的員工,提出具體事證說明或他的評語並分享,在聽完所有主管說明完後,覺得這些內涵及說法,實在太經典、也值得好好反思,於是請人資主管將這些說明進行分類,得到以下三種類型和評語/說法:

主動積極型工作認;努力學習;能自主加班完成工作;不需要主管緊,會回報進度;工作積極度,勘員工楷模;參加XX輔導學習;工作嚴謹,認負責;規劃能力;做事敬業,工作態度端正;…….

完成工作型交辦事項,按時按質完成;工作品質讓人放心;完成年度各項指標;專案如期完成;完成導入量並出貨;………

文章標籤

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中美貿易戰、產業短鏈化、肺炎疫情等外在不可控因素衝擊,加上公司內部運作及管理不良,導致營運沒有效率或跟不上時代的腳步。讓許多經營者及團隊擔心,公司再不改變或轉型恐怕會被時代所淘汰。許多企業都在求變,也知道不改變一定失敗、公司一定要轉型、改變才有希望。但我們真的知道為何而變?能看穿問題的本質?有掌握改變或轉型的步驟或順序?

35.jpg

前幾天初次拜訪新客戶,過程中有這樣的對話:

董事長顧問,我們公司真的需要改變!

顧問:很好,請問您想要改變甚麼?

文章標籤

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找到對的人上車,要求不對的人下車」,這個說法已經讓許多經營者、主管朗朗上口,也在實務運作中努力去實現。但找到對的人上車之後,一切就順利運作,沒有問題了嗎?或者還遺漏了甚麼?

33.jpg

認識一個企業主,公司的規模度不小,在業界也有一定的名聲及份量。以前,產業環境相對穩定、產業競爭壓力也沒太大,安安穩穩的經營下,把產品做好、成本控制妥當、把客戶服務好,績效也還不錯。也因此,多年來對於經營管理、人才發展等議題就沒有投注太多心力及資源。但這幾年,產業變化愈來愈快、競爭壓力遽增、新技術不斷出現、生產成本不斷增加、經營團隊及人才力出現老化及斷層現象……這讓經營者極度憂慮,若公司沒有突破及轉化,未來前途堪慮。

有天,他看到書上一句話:「找到對的人上車、要求不對的人下車!」,讓他相當有感,彷彿看到一盞明燈。於是他決定從內部提拔人才、也從外部引進優秀的專業經理人、甚至是跨產業/領域的專業人員,期望因為有對的人,能協助公司進行突破。

公司陸續從外部找了幾位高階主管及專業人才進來,剛開始彼此都抱著很大期望,但過了蜜月期,開始出現衝突、甚至與期望有極大落差,漸漸他和新進團隊都失去耐心,二年下來,這些新進主管來來去去,終究沒有留下甚麼。至於內部提拔的人才,最後發現主要都是因為在公司年資久、專業及技術能力強、對公司運作及產品熟悉,但管理能力和新職位所需有很大落差,還是習慣用原有思維、方式在做事情,公司也欠缺有效的方式來提升管理能力,一切還是原地打轉。

文章標籤

布萊恩的管理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